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我國經濟高速發展,企業如何在經濟形勢變幻莫測的今天擁有長足發展的籌碼,讓自己變強變大?現代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科學的經營和管理。本文從經營管理重要性及部分管理理念兩個方面進行闡述和分析。
關鍵字:企業 心態 生存發展 科學 有效 經營管理 重要性
Abstract: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 the vagaries of the economic situation toda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hips to be strong large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nterprises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science. This article described and analyzed from two aspects of the importance of management and part of the management philosophy
Key words: enterprise; mentality;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science; effective; management; the importance of
中圖分類號 : C29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現了經濟的高速發展。近30年中,中國的企業在經濟社會地位、所有制結構、經營機制、管理水平、經營管理觀念、企業組織結構和企業制度等方面都發生了根本變化。國有企業在改革中不斷調整其自身的定位,作為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在關系國家安全、國計民生的關鍵行業和領域中發揮其優勢和作用。股份制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私營企業等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強, 迅速發展和成長,已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三十年中,我國的GDP平均增長速度已達到10%,中國企業的規模不斷擴大,競爭實力不斷增強,在國際市場上已經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最重要的是,我國在長期的發展和探索中,逐漸找到了適合本國特色的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理念。
以人為本,是全社會的一個共同認識。人是所有生產活動的操作者,是所有經營理念、管理制度的執行者。天時、地利易得,人和卻需要費一番心思,這才更加需要管理者對企業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
一、員工心態決定企業高度
一個企業的發展,不僅需要良好的機遇,更需要決策者或整個決策層對市場、企業、機遇的把握和精準判斷。除卻企業生存中所存在的客觀原因,一個企業能否“做大”,與決策者的決斷密不可分。
托馬斯在《世界是平的》一書中說:21世紀的核心競爭力是態度和想象力。職場中,積極的心態已成為尋求個人發展不可缺少的競爭優勢。又有人稱其為“黃金心態”,這是一種比黃金珍貴的、更稀缺的資源。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提前做好準備工作,則事半功倍。無論在職場中的哪一個階段,準備功夫更能體現出一個人對待工作的態度。
戴爾·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一書中說道,批評不但不會改變事實,反而招致憤恨。在工作中,經常會有員工因自身原因導致工作出現失誤,批評無法彌補錯誤,反而會使職員情緒低落,更加不益于去彌補、修正失誤。當然,給企業造成重大失誤,及行為出自惡意心理的員工,將會受到相應的處理和懲罰。
無論基層還是管理層人員,都有可能成為企業的“核心員工”。就我本人來說,參加工作二十余年,其中十余年在做工程預算工作。對自身的正確定位,踏實認真對待工作,確保自身目標、行動與企業發展大方向有重要聯系,成為核心成員,并非難事。
二、企業經營與管理的關系
企業經營活動是經營過程和管理過程的統一。經營是對外的,追求從企業外部獲取資源和建立影響;管理是對內的,強調對內部資源的整合和建立秩序。經營追求的是效益,要開源,要賺錢;管理追求的是效率,要節流,要控制成本。經營是擴張性的,要積極進取,抓住機會,膽子要大;管理是收斂性的,要謹慎穩妥,要評估和控制風險。
經營與管理二者相互依賴,密不可分。忽視管理的經營是不能長久,不能持續的,忽視經營的管理是沒有活力的,是僵化的,為了管理而管理,為了控制而控制,只會把企業管死;企業發展必須有規則,有約束,但也必須有動力,有張力,否則就是一潭死水
三、經營管理在企業生存發展中的重要性
管理是一門科學,也是門藝術。每個企業都因自身所處環境的不同,有著不同的管理方式。一個企業要生存、求發展,必須要運用科學、有效地經營管理模式。在競爭激烈的當今世界,未來的戰爭是整個國家的整理較量,是實力戰,信息戰,科技戰,教育站,更是經濟戰。《華盛頓郵報》曾刊登的其專欄記者杰克·安德森和戴爾·尼阿塔文章中稱:第三次世界大戰可能是一場經濟戰。在未來戰爭中能否取勝,就看各國的綜合國力,其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是把具有策劃、組織用人、指導、控制等五項作為高層的經營管理者的任務,指導企業全盤性的活動。縱觀中外企業成功要訣,無一不是高度重視企業管理,并在經營管理實踐中不斷創新。例如二戰之后的日本,其經濟處於崩潰邊緣,國之狹小,資金貧乏,日本的有識之士,根據本國經濟基礎和資源以及世界經濟形勢提出了“貿易立國”,迎來了日本所謂“第二次遠航”。日本在科學技術方面適時采取引進外國先進科學技術的“吸取”倡議,在借鑒、消化的基礎上尋求創新。進入80 年代,面對世界新技術的挑戰,日本制定了“科學立國”倡議,力求實現所謂的“第三次遠航”。在不到30 年的時間里,日本一躍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經濟和科技發達的大國。究其原因,用日本人話說是得益于智,我個人認為是日本人采用了較為科學的經營與管理倡議,這些倡議有力的推動了日本的生產力水平以平均5 %的速度向前發展。
歷史經驗證明,無論是經濟發達的國家還是一些成功的企業,其經濟效益之所以好,靠的不單是先進技術和雄厚的資金,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嚴格科學管理所至。例如利益是刺激人們產生思想動機的動力,企業效益給企業和人們所帶來的利益可以刺激人、激發人,使人萌發欲望沖動。管理經營者充分利用這一點,科學管理使員工產生對企業效益的追求,形成利益關心和企業利益與個人利益相關等意識,繼而激發其個人工作熱情,最終上升為整體員工對企業效益的追求。
四、 經營管理的模式及具體操作
(一)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對立統一性
企業內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由于利益追逐而形成的多樣化競爭也增加了企業競爭的復雜性,決定了企業經營管理的復雜性。企業要想在行業競爭中取勝,必須嚴格執行科學管理制度。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一對對立統一體,企業生產的根本性目的是在滿足人們的物質生活的同時也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只重經濟效益,不講社會效益,不擇手段的圍繞這一目標,造假,冒名,劣質生產,也許能維持一段時間中企業的經濟效益,但絕不會是企業發展的長久之計。在經營管理中兼顧兩種利益,甚至有時以社會效益為主,而以失去較少的經濟效益為代價換取一定社會效益的作法才是一位高明的企業家嚴格科學管理之所為。
(二)科學化的企業經營管理倡議
20世紀八十年代至今,國際環境發生很大變化,無論是石油危機,還是十年一襲的全球經濟危機,都深刻影響了國際大環境。從80年代開始,美國企業開始大規模的重組革命。90年代開始,日本企業也的第二次革命也陸續展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競爭管理的目的不是擊敗對手,而是實現建立起強有力的集成管理系統,從而實現企業的經濟效益和整體競爭力。
1.20世紀80年代,可持續發展倡議的提出,促使全社會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資源和保持生態環境協調一致。讓子孫后代能夠享受充分的資源和良好的資源環境。人們將綠色、環保積極應用到生產生活中。企業的綠色管理理念的提出,是進軍全球綠色消費市場必須實施的管理倡議。綠色產品開發、綠色生產過程、綠色經營理念,節約資源,文明施工,建立綠色運行機制。
2.企業要把核心產品、核心人才、核心客戶(顧客)和核心市場放到企業管理的核心位置。突出核心競爭力。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突出人才開發和科技創新,培育核心人才。通過激勵等有效手段,占據核心市場,接手大工程,贏得更多訂單,從根本上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3.任何一個企業,要實現發展,僅僅依靠內部積累是不行的。必須通過外部擴張、兼并和發展。例如海爾公司專門有一個企業文化中心,研究海爾的企業文化和管理模式。這些人員還負責對一些因管理經營不善而導致垮塌進行調研,并對其進行兼并、收購。這種擴張短期內是低成本的,但前期調研工作一定要做到位,以避免企業為兼并錯誤而蒙受損失。
4.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知識經濟時代,新的技術、市場、發展、制度的產生。首先要有新的思想。有了新思想,才有新的制度,新的管理經營理念。每位企業家在知識經濟時代,不僅要懂得如何經營管理,更要不斷汲取新的知識,長遠的、倡議的、全面的發展新思路。
一個企業領導、管理者能否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不斷擴大規模企業,使企業做強,做大,關鍵是看其經營模式是否正確,管理理論是否科學。管理者在深刻了解企業競爭緊迫性的同時,更應真正認識到企業中正確經營管理的重要性,及時改進方式、方法,讓企業乃至中國經濟在激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瞄準日本財團》,作者白益民,出版社: 中國經濟出版社
2、《人性的弱點》,戴爾·卡耐基,出版社:人民發展出版社
3、李玉峰,試論現代企業經濟管理新理念【J】,現代商業,2008,(2)
4、徐國明,企業經營管理的創新觀探討【J】,知識經濟,2008,(2)
5、趙曉倩,思維創新與現代企業經營管理觀念的轉變【J】,企業活力,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