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社會資本視角下的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現狀問題,根據實際提出社會資本視角下的中小企業信貸風險應對機制,旨在為中小企業信貸風險逐漸趨于平緩,推動經濟市場和諧、穩定、長效發展,提供部分參考價值。
關鍵詞:社會資本;中小企業信貸風險;應對機制
引言: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中小企業更是猶如雨后春筍大量涌現。對整體社會建設和國家發展而言,中小企業不可或缺。但是由于經濟市場的多種因素,基于社會資本視角下中小企業的信貸風險十分嚴重,這在一定程度上將會制約中小企業的經營和發展。因此目前階段探討社會資本視角下的中小企業信貸風險及其應對機制,有效提升信貸風險控制能力,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1.社會資本視角下的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現狀
社會資本,即是指相互制約又相互關聯的所有個別資本的綜合,同時也可指相對于私人資產的集團資產,包括國家資產和集團資產,具有規模效應、需要不斷更新是社會資本的鮮明特點。
1.1微觀層面
關于微觀層面社會資本視角下的中小企業信貸風險,首先,中小企業自身生命周期短,融資極易受限制。根據數據統計研究表明,我國中小企業每三年會以1/3的比例退出市場或者生產,甚至每4-5年以1/2的比例倒閉或者停產。這種居高不下的破敗幾率,致使社會資本投資過程中必須慎之又慎,才能規避信貸風險。另外,中小企業文化較弱,制度不健全,日常經營管理存在諸多弊端,這種情況自然也會增加信貸風險。例如,財務制度大多流于表面形式,專業人才寥寥無幾,對于債務尚未具有清晰的認知以及系統的管理。同時,中小企業的投資項目和財務狀況大多較為封閉,社會資本難以了解實況,進而難以展開金融支持。此外中小企業大多為合伙企業或個體企業,經營架構缺位,企業倡議漏洞百出,過分注重經濟效益,對于長效口碑較為輕視。因此中小企業也會因為立業方向偏差,以及經營運轉管理不善,從而導致嚴重的信貸風險[1]。
1.2中觀層面
中觀層面,主要指的是金融機構。金融機構為使自身信貸風險降至最低,對中小企業的信貸需求的要求極為嚴格。社會資本的橄欖枝,更多伸向央企、大企、國企,這是因為這些企業更加具備市場優勢以及資金優勢。久而久之,整個經濟市場產生信貸歧視,造成“遠小親大”的明顯傾向。另外,實際現狀中社會資本更多傾向國有企業,就是因為國有企業享有國家支持,更加具備市場倡議意義以及主導地位,同時國有企業與商業銀行之間,也難真正形成對立的債務債權關系。可以說國家政府,是承擔國有企業信貸風險的主體,金融信貸選擇國有企業安全有保障。但如果選擇中小企業,則需商業銀行承擔更多乃至全部的信貸風險。因此中小企業的信貸渠道,將會因為金融機構的資金傾斜,受到嚴重擠壓。此外,中小企業自身信息封閉,導致金融機構對其經營規模以及其他確定因素實難把握。同時,有關融資的中介機構比較缺乏,金融機構在信貸融資方面的判斷也會受到沖擊,存在信貸風險。
1.3宏觀層面
宏觀層面,主要指的是政府經濟職能以及社會環境。目前,受制全球經濟發展的影響,對中小企業而言國內環境、國際視野相對嚴峻。中小企業要想獲得資金支持,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可謂困難重重。針對中小企業,我國政府經濟職能仍然需要完善。由于債務追討制度以及信用制度的缺失,中小企業表現出居高不下的倒閉率、歇業率,以及十分明顯的脆弱性,這些現象的發生會增加中小企業的信貸風險,因此社會資本對于中小企業只好選擇惜貸。另外,我國市場資源與財政資源,尚未形成制衡與互補機制,這就導致資本準入門檻攀高,雖然國家對相關企業提供資金支持,但是因為準入門檻的因素,大部分的中小企業仍然被拒門外。基于我國金融體系的基本特點,社會資本更多傾向政府投資的大工程、大項目,對于中小企業存在嚴重忽視。這就導致政府經濟職能難以得到真正發揮,中小企業基于社會資本視角,仍然存在難以估量的信貸風險。
2.社會資本視角下的中小企業信貸風險應對機制
2.1信任機制
要解決社會資本視角下的信貸風險,首先需要基于企業自身做好獲取融資貸款的準備工作。企業應根據市場趨勢,結合企業自身實際情況,分析信貸成本和信貸收益,確定進行融資行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另外,中小企業還應選擇不同融資方式應對不同信貸需求,根據客觀條件、成本情況、融資難易、資金大小,確定融資規模,避免負債過多。此外,重中之重中小企業應該誠信經營,完善各項制度,堅持以人為本,堅持服務社會,努力提高認可度與信譽度。只有如此,中小企業才可在信譽與實力的合力下,提高融資能力。同時要引進人才,梳理組織架構,注入技術動能,確保企業具有持續向好、優良發展的穩定趨勢。通過這些對策的實踐,社會資本視角下的中小企業信貸風險才會得到緩解。
2.2聲譽機制
基于社會資本視角下的中小企業信貸風險,要想有效應對,應該建立并充分利用好征信系統,降低信息收集成本,同時建立中介機構,更好推廣中小企業,為金融機構提供信息參考。另外,基于信貸風險的本質,可以展開信用合作,以此鼓勵中小企業更加注重社會信譽建設,不斷提高信用度和認可度。此外,應該降低商業銀行貸款的成本,并且補充分散機制、轉移機制,以此降低金融機構面向中小企業實施貸款支持的風險。此外,要想獲得經濟市場的良性發展,還需不斷創新金融產品,降低融資門檻,實施信貸改革,加大扶持力度,確保中小企業的融資來源可以更加長效穩定。無論是商業銀行或是政策銀行,均應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研發更加符合實際需求的信貸產品與信貸模式。此外,更需獲得政府的重視與支持。政府部門需要做好落地建設,了解企業急迫需求,進而有針對性、有目的性的規劃服務方案,給予中小企業融資幫助,更大程度降低和減少社會資本視角下的中小企業信貸風險[2]。
2.3監管機制
制定各項應對機制,仍需監管部門發揮應有效能,對中小企業以及金融機構展開監管。只有如此,中小企業信貸風險應對機制才能長效護航。具體而言,針對金融機構,應該更加注重各項資金流向的合法性、合理性、公正性。針對中小企業亦是如此,應該關注中小企業各項經營活動的社會價值,進而確保中小企業與金融機構互為輔助,互利共贏,打開經濟市場更加清朗的新格局,全面推進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
2.4作用及成效
制定社會資本視角下的中小企業信貸風險應對機制,可使中小企業信貸風險逐漸處于可控狀態。同時,中小企業將會獲得更多融資機會,將構想產業付諸現實。另外,對于社會資本而言,也可更好平衡資金部署,實現價值擴散,更好發揮社會資本的社會效益。因此,需要中小企業從自身做起,不盲從,守信用,堅持科學發展,堅持以人為本,樹立良好業界口碑,贏得更多社會認可,為企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石。此外,社會資本也應勤于調研,讓社會資本成為社會發展的普遍資金。中小企業自建立并實行信貸風險應對機制以來,諸多創新項目,順利得到融資支持,促使企業的發展,蒸蒸日上。另外,融資機構的信貸風險明顯降低。社會資金,得以發揮更大的綜合效益。
結束語:
綜上所述,社會資本視角下的中小企業信貸風險主要存在于中小企業自身、社會金融機構、外部市場環境等方面,要降低信貸風險,為其提供融資支持,需要中小企業基于自身提高信譽度與認可度。同時政府部門以及金融機構,也需不斷完善創新,給予中小企業更多信貸支持,促使我國經濟市場更加繁榮昌盛。
參考文獻:
[1]蘭軍, 嚴廣樂. 社會資本視角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研究[J]. 中國流通經濟, 2019, 033(005):111-119.
[2]曾琪淋. 我國商業銀行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管理的研究——以A銀行為例[J]. 理財(財經版), 2019, 000(004):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