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正確認識有關現在藝術設計教學的新方向,應該如何來促使現在教學管理應用的新改革模式呢?同時現在的新教學倡議技巧有哪些呢?文章從英國為主的藝術設計高等教育和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法的多樣性以及對我國藝術設計教育的反思等各個方面做了深入研究。本文選自:《藝術設計研究》,《藝術設計研究》刊登國內外藝術設計學科領域的學術動態與教學、科研成果,堅持學術為本,精益求精,百家爭鳴,推陳出新,更好地服務于教學科研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摘要:在教育全球化的世界環境背景下,我國的藝術設計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課程建設、教學模式和方法,均圍繞著以學生就業為導向。我國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面向藝術設計行業,根據行業相關崗位需求而設置,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新意識,掌握相應的專業理論知識,具有較強的適用社會崗位的動手技能,能進行創意、設計、制作多層次的高素質、高技能專門人才。
關鍵詞:藝術教育,設計教學,教學管理論文
一 以英國為主的藝術設計高等教育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創辦設計專業的國家,政府高度重視教育,全面提倡創新,鼓勵創新,是一個憑借工業革命的后續成果而立足于世界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世界上三分之一譽滿全球的設計師大都接受過英國的設計教育。英國是西方國家高等教育,尤其是藝術設計專業產業化毋庸置疑的標志性國家。
(一)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
歷經百年積累沉淀的英國藝術設計高等教育,已經形成了銅墻鐵壁般堅固的體系和基點。這個體系和基點無不傳承著西方世界的文明起源和思想寶藏。西方高等教育體系的默契源自人類三觀即世界觀、人生觀、宇宙觀的歷史共識。被列為首等重要的是人類的道德教育即德育;其次是人類能在人群中凸顯自我的綜合能力;最后才是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進行的專業視野、專業理論、方法途徑以及技能實操等的教育。…
(1)德育為首位
德育作為人才培養目標的首位,其教育理念、思想貫穿于藝術設計教育體系的各個環節。例如做人的基本道理和行為準則,在英國的藝術設計高校中,將學術道德筑成了法律般不可逾越、非黑即白的嚴格界限。每當新生入校時,學校就向每位學生頒發一本厚厚的學生手冊,內容包括:學生在校學習、生活諸方面的注意事項,以及學生在校外公共生活中要遵循的法律規范和行為準則。如學生在解答試卷考題、撰寫論文時,如果照搬原著的原文沒有加上雙引號即視為抄襲,此行為已違反了學生手冊中有關學術道德的懲罰規定,將受到警告和重修處分;如果照搬原文超過一個自然段即為剽竊,學校對剽竊、復制他人作品、重復使用個人作品等學術道德敗壞行為嚴重者將給予開除學籍的懲罰;由此而被開除學籍者將被所有的英國高校拒之門外。以此警示學生注重學術品格、嚴守道德規范,不斷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
(2)綜合能力的訓練
英國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首位是德育,其次就是學生綜合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包括:獨立思考能力、批判反省能力、案例分析能力、自學研究和調查求證能力、創新和多角度思維能力、合作協同能力、語言表達和組織能力、肢體表現演講能力等。這些能力的訓練培養均通過不同階段的項目課程來實施。在開設“設計事項( designitem)”項目課程時,學生首先根據教師提供的書目清單(book Iist),去圖書館進行課前預習,這屬于課程初期的調查( research),其訓練了學生基本的邏輯推導和歸納課程重點的能力;課程進行中,教師會就設計范例或觀點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自由討論(discussion),有時自由討論會演變為學生之間的專業理念辯論(debate),該過程訓練了學生對案例的分析能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獨立思考的能力、批判反省能力、總結歸納和語言組織表達能力;當項目課程進行到中期時,采取小組學習方式(group work),教師將3-5名學生分為一組,由組長負責組織活動,分工協作完成課程設計項目;項目結束時,由小組的代表做本組作品展示并講解( presentation)。小組項目教學法既培養了學生自學深入研究和調查求證的能力,又訓練了學生合作協同能力,還為學生求職做了模擬職場環境的鋪墊,有利于學生的社會推薦和職業發展。
(3)專業素養的培養
設計專業的素養,包括視覺思維、靈感創新、設計作品傳達出的設計者具備的審美欣賞水平和文化藝術的沉淀,以及用于呈現設計靈感的繪畫功底、軟件技術和動手制作能力等的綜合水平。英國的藝術設計專業較為重視用視覺研究(visual study)的方式啟發學生的靈感思維。比如教師講完情感設計(emotion design)的理論知識后,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用情緒板(mood board)展示與情感設計相關的調查資料;每塊情緒板反映每個學生在面對同一課程項目時對于相同設計概念的不同思索和觀察。因學生的個人喜好和專業方向的不同,情緒板呈現的內容也不盡相同。有的學生關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異國元素,如西方學生經常使用中國文化符號一陰陽圖形等。專業為產品設計方向的學生,其情緒板展示的多為世界新產品、新發明的外觀和結構圖,如飛行汽車、3D打印作品和零件設計等;而視覺設計方向的學生,其情緒板展示的多為風格各異的插畫和攝影照片等;動畫設計方向的學生,其情緒板展示的多為動畫和廣告視頻的截屏等。通過視覺研究的學習方式開啟了學生廣闊的學術視野,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潛能,提升了學生的設計素養和創新設計能力。
(二)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法的多樣性
由于人才培養目標決定了培養模式和教學方法,因此英國藝術設計專業的培養目標主要體現為:第一,以學生個性為本位,激發學生的內部動因,注重學生個人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同時要求學生具備適應社會的道德素養。第二,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訓練,即形象思維能力,形態簡化和抽取能力,發散思維和逆向思考能力,以及繪畫功底、設計軟件技術、模型制作和動手操作能力,文字語言的闡述和表達能力等。第三,在專業素質方面,強調學生基本素質的養成和設計專業素養的培養。為了實現以上的教學目標,英國藝術設計專業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學模式和方法:
(1)采用分階段大班一小班一小組單元式模塊教學模式。其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即講授式、啟發式、案例分析式以及小組討論式等。強調對學生創新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的啟發和培養。
(2)采用項目式教學模式。其核心是讓學生體驗項目的整個設計流程,感受抽象的設計概念變為現實的過程,突出培養學生將設計概念實物化的能力。
(3)采用跨界培養教學模式。美國的教育專家認為學生不應該過早精通某一門學科,而涉獵多學科的“通才”將來會有更廣闊的擇業空間…。因此,英國高校在教學中,非常注重多專業、多學科的交叉。鼓勵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按照個人喜好和自身發展的需要自由選擇跨專業和跨學科的選修課程,學到交叉學科、多種學術領域的專業知識。跨界培養教學模式,有利于設計人才的個性化培養,更有利于多專業、多學科復合型創新設計人才的培養。
(三)考核評價體系
英國的藝術設計高等教育是以德育為教學基調,以學生和老師嚴格遵守學術道德為評判界限,已建立完善的評判體系和科學有效的評判標準。具體來說,英國利茲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的課程成績以百分制計算,由3部分組成:一是平時成績占30%―40%,以考核學生出勤率為主;二是最終作品及答辯成績占20%;三是完成設計作品過程及工作量的成績占50%~ 60%。這種考核評價標準強調的是過程比結果更重要。重視過程考核的優勢體現在:學生通過設計準備、靈感構思、調查、篩選、表現、制作、再修改、再構思的反復過程,首先激發了學生的原創動力,避免了抄襲剽竊他人或者現有設計作品的學術不端情況的出現;其次,學生在設計過程中需要運用各種調查方法,研究手段,翻閱大量的資料書刊,對學生樹立嚴謹的學術態度以及設計管理能力提供了有效支持;再次,過程考核提高了學生觀察、發現、解決設計過程中對不斷涌現的問題的設計執行能力,為學生的設計創新奠定了基礎。
二 對我國藝術設計教育的反思
(一)人才培養與教學目標的不符
但是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和產業更迭的歷史背景下,我國的藝術設計高等教育一直落后于同時期設計行業的領域擴展和技術革新速度,與企事業的人才需求錯位,不符合社會與時俱進的創新要求,出現了人才培養與教學目標不符的現狀。
(二)教學模式單一且課程設置不科學
我國的藝術設計教育從創始之日迄今,在迷茫中摸索了三十載卻仍然照搬西方的教育模式,既沒有形成適應我國國情的教育體系,也沒有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一面鋪天蓋地空喊高歌產學研和素質教育、職業教育,一面跟隨西方世界的教育強國將高等教育迅速產業化,主次顛倒地將經濟價值列為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標,單純地追求升學率和就業率,過度細分設計學科內專業,設置局限的專業課程框死了學科發展的可能性,忽視設計學科各專業之間的知識和技術的交叉性和綜合性。
除課程設置的不科學與現實社會的行業發展和就業需要脫節外,我國至今沒有建立起完善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和評價標準。由此導致學生甚至教師的抄襲、剽竊、作弊等學術道德敗壞的行為屢禁不止,甚至已經形成設計專業默許的潛規則。
(三)長期忽視師資建設
擴招猶如一夜之間拔苗助長,各藝術設計高校為解決迫在眉睫的師資匱乏問題,不惜“亂投醫、廣納員”,以至于相當一部分毫無設計專業背景的教師從繪畫、工藝美術、工程、機械、材料等專業改行成為藝術設計的專業教師。如此以來,藝術設計高等教育就逐漸演變成就了由各學科散沙課拼湊出的缺乏課程特色,與設計行業脫節的泛濫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