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2月26日,習近平同志明確提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重大國家倡議。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也提出,要加強京津冀協同發展地區經濟協作。京津冀一體化發展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四個多月的時間過去了,現在針對京津冀三地面對協同發展各自表現出的態度、京津冀協同發展面臨的挑戰、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政策措施等問題做下簡要探究。
本文選自:《新長征》作為吉林省委的機關刊物,以各級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領導干部,黨的理論和宣傳工作者及廣大黨員為主要閱讀對象。
多年來,新長征雜志以鮮明突出的理論性、思想性、指導性和針對性為辦刊方針,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對吉林省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面向基層、服務群眾,開拓創新,密切配合黨的中心工作。從理論上宣傳和闡述黨在各個時期的方針政策,對干部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育;對新時期改革開放的政策進行理論探討;宣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介紹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經驗,回答一些重大思想認識問題;探索和研究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及其發倡議,提出對策、經驗和信息;刊發了很多有分量的理論性和實踐性的文章,并被眾多期刊引用和轉載,在積極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充分反映人民心聲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績。
一、京津冀三地面對協同發展態度各異
(一)京津兩地表現出的是冷靜、謹慎的態度。北京已經成立了區域協同發展改革領導小組,由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擔任組長,辦公室設在市發改委。李士祥對“京字頭”高校、醫院外遷問題給予回復,北京是在滿足首都市民需要的前提下,再適度疏解功能,不再擴大規模,同時鼓勵到外地辦分校、分院。對大批央企總部可能要被遷出北京的問題答復是:政府需要為企業把環境創造好,然后由企業根據自身的發展來決定設在什么地方。北京市主要領導和各相關單位目前只是在積極學習貫徹中央關于京津冀協同發展指示精神,只是對北京市產業優化和選擇等進行大概表述。
天津市主要領導對中央關于加快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指示精神做出了迅速的反應。要求進一步明確城市定位、優化服務環境,積極做好承接北京疏解功能的充分準備。安排副市長任學鋒同志主管工作班子市發改委,推動實際工作。天津市各相關單位積極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倡議,組織精干人員全方位對接首都的各個職能部門,尤其是力爭參與到頂層設計方面,為對接北京疏解功能做最充分的準備。從總體情況來看,在充分做好對接北京資源的基礎上,主要在京津合作協議十項舉措上穩步推進京津雙城聯動發展和京津冀協同發展。主要表現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轉移和對接、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大氣和水污染治理聯防聯控等方面。
(二)河北方面態度非常積極。河北省的熱情非常高,目前已經制定了省頂層設計,對各地功能定位、產業發展、城鎮布局、生態建設等作出一攬子安排。3月26日和27日,河北省相繼召開推進新型城鎮化工作會議和推進京津冀協調發展工作會議,緊鑼密鼓部署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措施,并出臺了《河北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擬定了《河北省新型城鎮化規劃》。河北省規劃、交通、教育、科技等主要單位紛紛提出政策性建議,力爭得到中央及京津兩地的支持。一是充分利用京津科技資源優勢,加強與百家院所校、央企、國外科研機構的科技合作,謀劃建設13個省級重大創新基地,支持“863計劃”、中關村等科技專項成果在河北省轉化應用。二是大力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全面落實深化與京津的新一輪倡議合作協議,搞好規劃、交通、產業、社會發展等方面的對接,積極承接京津教育、醫療、科研機構和專業市場轉移。三是力促京沈、京張、石濟鐵路開工建設,推進京港澳擴建和張承高速公路建設。在推動首都新機場開工建設的同時,編制實施臨空經濟區發展規劃,啟動廊保空港新區建設。四是堅持把城鎮化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格局,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構筑以京津兩個特大城市為核心,石家莊、唐山兩大城市為區域中心,其他區市為支點的層級合理的城鎮體系。
二、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是大勢所趨,但仍面臨諸多障礙和挑戰
(一)存在各種行政性限制。行政主導型經濟,存在各種行政性限制,產業調整沒有跳出行政區劃界線。地區行政區劃問題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的主要障礙之一,地方的行政區劃中政府的力量強一些,市場力量弱一些,因此形成了一些壁壘,影響了市場配置資源作用的有效發揮。
(二)生產要素在區域內流通不暢。由于要素市場發育滯后,生產要素在區域內的流動不暢,區域合作還沒有上升到產業融合的高度和層次。盡管三地存在分工基礎,但是受體制、利益、績效考核等因素驅動,三地的地區封鎖和市場分割現象嚴重,極大地限制了經濟要素在京津冀地區的自由流動,內部合作較少。
(三)區域產業結構呈現梯度差異,但尚未形成有序的區域聯合。在長期的發展中,京津冀各省市已經形成了各自的產業結構特色和梯度化的區域發展格局,北京的服務型經濟已經占據主導地位;天津工業發展仍然唱主角,其中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國防科技、輕工紡織為八大優勢產業;河北省農業比重仍然占有較高的比重,超過全國的平均水平。由于各城市產業單獨發展,使三地之間的的合作與互補的條件減弱。三地的產業結構實際上已經能夠出現產業層次、產品層次的錯位發展格局,但是總體上存在分工層次低、經濟結構偏硬、偏重的狀況。
三、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措施建議
(一)引入伙伴關系機制,建立京津聯動發展長效機制。以功能區為單元,消除行政區劃割裂,以伙伴關系機制管理跨區域協調,使之成為實現一體化發展的可行的制度安排或治理模式。建立利益相關者廣泛參與的民主決策機制,是對單一區域政府利用行政職能管理轄區內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補充。要協調區域內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等,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形成區域統一市場體系。加強市場不愿涉足的公共領域的跨區域協作上,主要包括指交通、生態環境、水資源等市場不愿意提供也無力推動的公益性項目。京津冀三地在這方面的產業協作空間十分寬廣,大有可為。
(二)建立中央統籌規劃布局的制度安排,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推進京津產業聯動發展。加強頂層設計的總體統領作用,特別是制定出臺跨區域的規劃安排和統籌協調,建立包括京津聯動發展在內的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央統領的制度,提高京津冀區域資源配置效率和行政管理效率。
(三)構建基于各地的比較優勢的京津冀產業鏈。京津冀各地區應根據自身的比較優勢,自覺、能動地形成合理的產業鏈,以加快促進區域產業協調發展。北京應充分發揮其人才、技術、信息齊備的首都優勢,發展具有更高層次的知識密集型產業、信息產業、“總部經濟”。 天津則應利用其天然的港口優勢,充分發揮商埠和金融、物流的幅射能力。利用其雄厚的制造業基礎,著力發展制造業、物流業、海洋經濟等。河北從資源和基礎條件出發,堅持發展自己的基礎產業,并充分利用京津兩地的部分產業大量轉移的大好時機,接收京津的產業轉移,從而提升自己的產業結構。目前,可構建的產業鏈條包括:電子信息產業鏈、汽車產業鏈、裝備制造產業鏈、冶金產業鏈、石油化工產業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