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會計專業教學質量的提高,是培養會計人才的關鍵,本文通過作者多年的教學實踐,就如何提高會計專業教學質量,發表一下自己的幾點看法。文章發表在《會計研究》上,是研究生小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會計是一門技術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會計專業課程教學是枯燥的,難懂的術語、空洞的數字、無味的報表,讓學生“望而生畏”。如何發揮教師的主觀指導作用,來增強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從而達到高質量的教學效果呢?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上好會計專業第一節課
第一節課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以后專業課程的學習。首先我從當前會計專業的就業形勢分析開始:會計行業是一個朝氣蓬勃、欣欣向榮的職業,高額的收入、穩定的工作、良好的發展前景是絕對誘惑,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會計的興趣;其次我利用抽樣調查數據與其他職業相比,會計的收入處于上游水平;再次從會計的職業前景分析,會計的教育或職業背景為一個人通往高層管理者奠定有利的基礎。在會計業取得成功并不是遙遙無期,你可以從會計員做到高級會計師或高層經理或脫離財務部,走向領導崗位。你還可以創辦一個會計師事務所或會計公司,提供會計服務或審計服務或開辦會計培訓班或創辦咨詢公司,解決會計方面的疑難雜癥。從學生全神貫注的表情迸發出強烈的求職欲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有了學習的熱情就有了學習會計專業課程的強烈動力。
二、轉變會計教育理念
一般說來教師扮演的職業角色是“傳道、授業、解答疑惑”,重在知識的傳承而忽略了學生能力上的培養。但是以當前的社會經濟發展來說,這個社會更加重視人的學習能力和專業技能,單純的只知道被動的去接受知識的人才已經不能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需求,取而代之的是需要能做事、做好事的人才。能做事是指具備做事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做好事具體是說能靈活的處理好事情,事情做得比較周全,而不是只會在紙上談兵的人才。因此教師需要培養可以適應經濟發展的人才,重在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創新思維的培養。會計作為一個技術性、應用性很強的行業,尤其注重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水平。這就要求我們會計專業教師要轉變會計教育理念,既要重視會計專業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學生會計專業技能的培養。
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一)啟發式教學方法
上課提問是啟發教學的一種方式。它可以帶動學生去思考,回憶,去創新,促使學生的思維緊隨老師的講解步伐,從而更好地與老師溝通。比如,在講投資的概念時,首先讓學生對當前的投資熱點發表意見。“國家的教育投資、三農投資、企業電力、燃氣投資等”投資的主體不同,投資的目的都是為了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啟發了學生的思維后,接著又提出問題從理財角度講,你如果有了錢,怎樣辦?鼓勵和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存入銀行;買股票、債券、基金、保險;買房等”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狀態。我簡單分析各種投資存在的風險與報酬。然后我總結概括投資有廣義和狹義之分,企業的投資主要有股票、債權和其他投資三種方式。通過層層設問、循序漸進導入本節課所授內容,深化了學生對投資的認識。
(二)情境式教學方法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設置情境,把學生帶入角色,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達到學習目標。比如在講授會計的兩大基本職能時,先舉例:如果你是一個小廠的業主,擁有幾臺機器和五六個工人,每天都有進貨和發貨,月末還要給工人發工資,向政府交稅。好記性就不如爛筆頭,你必須用筆來記錄所發生的一切業務,日積月累,記錄越記越多,如果沒有一定的方法和體系,面對這些雜亂無章的記錄,連你自己都理不出頭緒,到底是賺了還是賠了,都難以講清,這就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來將這些業務記錄、整理和分類,并最終以一定的方式表達出來,這就形成了會計的第一大職能會計核算。接著,如果你的生意越做越大,單靠你一個人管理,顯然力不從心。于是,你也許會聘請人幫你經營。為了使你的資產不外流,你就必須考核管理者的業績,這就引出了會計的第二大職能監督。然后在學生對概念有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對概念進行深入地介紹,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學懂了才有興趣學下去。
(三)案例教學法
它是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企業的實際案例,進行交流和探討,使學生被動、消極地接受知識為主動學習和內化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和判斷能力。
比如,我在講解會計原則時,通俗理解就是會計的游戲規則,就像世界杯,不管你是參賽者還是觀賽者,必須懂競賽規則。會計作為核算系統,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則。講解及時性原則,引用諾基亞及時購買中文字幕顯示功能專利,及時信息,走向成功地案例。講解重要性原則時用企業短缺900元的現金和計量工具不準造成2000元的損失,讓學生判斷哪個更重要。
(四)實踐教學法
會計課堂,理論和實踐并重,在介紹完基本理論后,注重培養學生實際操作的能力,這就需要采取實踐教學方式,才能提高實踐教學效率,提高教學效果。
我在講解會計憑證這一節內容,都是非常枯燥、抽象的基本理論。會計憑證的概念、分類,內容等不容易記憶和掌握。我采用了實物演示法。在講授本節課內容之前,我給學生留一個作業,讓學生在超市購物時索要一張發票帶到課堂上。課上我對學生購物時得到的發票進行提問,學生非常踴躍回答,氣氛變得活躍,告訴學生這些發貨票就是來記賬的依據,賬不可亂記,必須有書面證明才可以記帳,這種記賬證明就是會計憑證。這張發貨票是你從外單位取得的,就是外來原始憑證。知識在不自覺中得到了掌握。這種方法使教學內容的更直觀,增強了可理解性,壓縮了教學時數,提高了教學效果和效率。
教學是一門藝術,既有定式,又無定式。會計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并不斷探索和完善,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研究生小論文發表須知:《會計研究》雜志創刊于1980年3月,是財政部主管、中國會計學會主辦的國家一級學術期刊,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確定的管理科學A類重要期刊,是CSSCI來源期刊中惟一的會計類學術期刊,是學術界公認的會計學權威期刊。本刊內容涵蓋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管理會計、公司治理、審計等多個領域,30年來,刊物緊密結合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踐,突出學術前瞻性、政策指導性和現實針對性,致力于推動會計理論的繁榮和發展,是集中反映我國高質量會計研究成果的學術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