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初中化學是初中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既能培養學生養成科學意識,又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觀念與生活觀念。化學實驗是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重要構成。在化學實驗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設計實驗、挑選實驗材料、實際操作實驗等環節,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實驗中的化學反應與變化,進一步深入掌握化學內容。本章結合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情況,對“初中化學教學中趣味化學實驗的應用分析”這一課題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趣味;化學實驗;應用

引 言
化學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化學實驗教學對于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價值越來越明顯。在傳統的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負責演示實驗操作,學生只能觀察化學實驗反應與變化,將理論知識套用到化學反應中,缺乏自主性與探索性。鑒于此,初中化學教師要創新化學實驗教學理念,引入趣味實驗教學理念,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與心理需求,讓學生進行自主操作或者自主設計實驗;還要引進相應的趣味性元素,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實驗操作,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化學反應,感受化學與生活的密切關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一、引進趣味游戲,激發學生參與實驗的興趣
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實驗情況與化學反應,適當引入一些趣味性的內容,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能夠自主探索各種有趣的化學實驗,并且在課堂教學中親自操作這些實驗。在化學實驗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章節的化學內容,要求學生掌握本節課的基礎知識;明確提出具體的學習目標,為學生提供精確的指導,促使學生能夠有目的地參與實驗;利用多種不同的實驗教學工具,豐富學生的實驗體驗;保證學生的實驗安全,避免學生在操作實驗的過程中發生意外,從而提升初中化學趣味實驗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強化知識的運用。
例如,在“制取氧氣”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提煉出本節課的小實驗為“實驗室制取氧氣”。在上課時,教師明確提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為“了解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理解催化劑和分解反應”“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首先,考慮到本節課的實驗操作較為簡單,教師可以將實驗教學場所設置在實驗室,讓班級學生兩人共用一套實驗器具。其次,教師可以播放視頻,動畫視頻中的內容為“小老鼠生活在密封的世界中,有一天世界中的氧氣缺失了,但是小老鼠需要活下去,讓我們幫小老鼠制作更多的氧氣”,從而激發班級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視頻的趣味性、探索性。最后,在學生開心地看視頻時,教師可以提供“試管、酒精燈、鐵架臺、5%過氧化氫溶液、二氧化錳、硫酸銅溶液、小木條、火柴”等實驗器材,讓學生開展實驗操作。
二、結合生活元素,啟發學生直觀地感受實驗
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將趣味性與化學實驗教學相結合,需要正確認知生活與化學之間的關系,并充分利用這一關系,引入生活元素,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思考,感受化學的生活性,從而進一步提升化學實驗教學中的趣味性,促使學生能夠產生更加直觀的學習感受,產生良好的化學科學觀念,具備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一般情況下,化學教材中提及的化學實驗具有一定的復雜性,需要利用大量的實驗器材,且操作過程較為嚴謹,容易導致一些學生喪失操作化學實驗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采取更加簡潔的方法,如生活實驗教學法,在生活中尋找相應的化學實驗,促使學生產生親切感,能夠更加主動地投入到實驗操作中。
例如,在“燃燒和滅火”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探索實驗”進行調整。首先,教師通過多媒體視頻播放在日常生活中媽媽做飯時火燃燒的情況,播放消防員模擬滅火時的情況,且分別播放不同方式的滅火情況,引發學生的思考。其次,教師可以提出“你能夠發現不同滅火器滅火的共同點嗎?”“為什么不能將火苗封閉在真空的空間中再進行燃燒?”幫助學生更加細致地回憶生活中的場景,促使學生想到滅火的共同點——“隔絕空氣”。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交流思考“為什么火能夠燃燒”,并且通過實驗,得出最相應的結論。教師通過啟發學生的生活感知,促使學生主動聯想與探究,并讓學生進行實驗,從而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產生直觀的實驗感受。
三、設置趣味問題,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意識
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并不是一味地讓學生進行實驗操作,而是要讓學生能夠通過實驗操作獲取化學知識,形成化學核心素養。但是,一些化學教師在趣味實驗教學中,過于重視學生的自主操作,將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作為全部的實驗教學目標,忽略了啟發學生的思維,沒有正確地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趣味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出一些趣味性問題,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力,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1]。
在上述的制取氧氣的趣味實驗中,教師已經激起了學生的實驗操作興趣,并且讓學生兩人為一組開展了實驗操作。在正式操作與探究之前,教師要結合氧氣的制作原理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一邊思考一邊操作,并且還需要注意提問的趣味性與啟發性,如“除了人類,還有哪些是氧氣的消耗者呢?班級里的這盆綠蘿是嗎?”“為什么綠蘿不是消耗者而是制造者呢?”“為什么實驗中溶液會發生顏色的變化呢?”“你能夠舉出相應的例子嗎?”等問題,讓班級學生交流與討論。若產生疑問,學生則可以在實驗的過程中尋求問題的答案。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避免學生出現“動手不動腦”的情況,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體現趣味化學實驗的教學價值。
四、轉換實驗場景,鍛煉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
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轉換實驗場景,拓寬實驗教學范圍,不要將學生限制在實驗室中。化學教材中存在著大量的開放性、探究性的實驗,教師可以利用這些開放性的實驗資源,將趣味實驗教學延伸到課堂之外,展開課外活動,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實驗操作的自主性。此外,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課后時間,將實驗教學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化學實驗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讓學生在課外活動與課后實踐的過程中得到鍛煉。
例如,在“生活中常見的鹽”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本節課的教學核心,延伸教學場景,帶領學生進入工廠,了解工廠中鹽的用途。在此教學環節,教師可以提出“在工廠中,你所見到的氯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鈉、高錳酸鉀、碳酸鈣等實物都有什么作用?”“如何從自然界中獲取氯化鈉、碳酸鈣呢?”“結合你的見聞,以小組為單位制作完整的資料表”等問題,將這一活動作為課后實踐活動,鍛煉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
結 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傳統化學實驗的優勢與不足,考慮到學生的綜合發展需求,調整化學教學結構,優化教學策略。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入趣味游戲、結合生活元素、設置趣味問題、轉換實驗場景,從而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實驗操作,產生直觀的實驗感受,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化學科學意識,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參考文獻]
朱萬菁.初中化學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途徑探析[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1):170.
推薦閱讀:化學類中文期刊發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