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shù)指導 符合學術(shù)規(guī)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zhì) 保證專業(yè),沒有后顧之憂
來源:期刊VIP網(wǎng)所屬分類:漢語言時間:瀏覽:次
摘 要: 古均州蘭心詩社成員“儒道同墅”,并且愛好琴棋書畫。詩社成員創(chuàng)作了一批關(guān)于均州滄浪的詩作,并收入作品集《蘭心詩鈔》。在詩作創(chuàng)作的1829年,中國正處在鴉片戰(zhàn)爭前夕,經(jīng)濟社會走向衰敗。四個方面的創(chuàng)作背景,對詩社成員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經(jīng)濟方面,均州經(jīng)濟落后,但“均州八大家”家境殷實,武當?shù)烙^擁有大量佃地;文化方面,均州教育廢弛,但詩社成員家庭重視教育,武當?shù)廊宋幕^高;民風方面,均州民風淳良,但也有僧道斂錢現(xiàn)象;儒道交往方面,詩社成員活動頻繁,同題詩、聯(lián)句詩多。
關(guān)鍵詞: 均州;詩歌;滄浪;創(chuàng)作背景

文獻中記錄下來的關(guān)于均州滄浪的詩作,數(shù)量有限,主要散存在各種方志、文人詩集中,尤其是曾在均州、鄖陽、襄陽、湖北為官,或到均州、武當山游覽的官員、文人的作品集中。漢江師范學院宋晶教授多方搜集、整理的《大岳流韻:武當山詩歌輯錄》,共收入關(guān)于武當山、均州滄浪、均州城的詩作2079篇。
該輯錄也收入了《蘭心詩鈔》中關(guān)于均州滄浪的詩作。《蘭心詩鈔》是一部匯編均州蘭心詩社全體9名成員作品的詩集,也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鄂西北地區(qū)唯一一本詩社成員作品集。它在清朝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由“含茹齋”木刻印刷,被蘭心詩社主要成員王家駒先生的第六代玄孫王文俊、王文凱先生所保存下來。2006年由漢江師范學院楊世泉先生首次整理成《蘭心詩抄簡注》出版。創(chuàng)作時間集中在1829年的《蘭心詩鈔》中,以均州滄浪亭為主題,或直接寫到均州滄浪、滄浪亭的詩篇則達22首,尤為難得。
另外,丹江口市王永國先生在2012年出版的《滄浪地源考》中,對鄖陽、均州、武當山和襄陽歷代方志中保存的以均州滄浪、滄浪亭為主題的詩文進行了整理。清朝鐘岳靈、沈冠、賈篤本3人的詩歌作品最多,其中鐘岳靈9首,沈冠5首,賈篤本11首。
蘭心詩社成員和鐘岳靈、沈冠、賈篤本等人專門以均州滄浪、滄浪亭為主題創(chuàng)作了一定數(shù)量的詩歌作品,并且“滄浪綠水”為古均州八大景之一,說明了滄浪文化在古均城人們心目中的文化“圣地”地位。把這些作品進行對照分析,對進一步了解均州滄浪文化有積極意義。
一、詩社成員和社址
《蘭心詩鈔》分上下兩卷,共有勵規(guī)1篇、序1篇、跋1篇,和詩詞290篇、354首。詩鈔中的作品均完成于1829年元月至當年秋季,大致依春、夏、秋之序編排,其中春季寫的詩作約占一半。
(一)詩社成員特點
蘭心詩社成立于道光九年(1829年)年初,有9名成員。詩社成員有兩大特點:
1.身份方面,“儒道同墅”。王家駒(號和齋)、沈吉庵、王德諳(號麗川)、賈品三、相國文(號育堂)5人是均州地方文人、畫家、官員,張印槎(號宗源)、徐貴玉(號輝山)、周復泰(號蓮齋)、葉問梅(號雪齋)4人是武當?shù)朗俊2⑶遥轀胬说慕ㄖ季郑饕譃闇胬送ぁ⒄嫖涞睢⑽牟w三大建筑群,分別反映了儒家文化、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之間的共存融合[1]。
2.愛好方面,琴棋書畫都有。沈吉庵在《蘭心別墅賦有序》中介紹“宜棋(問梅善棋子)、宜畫(麗川工畫)、宜字(和齋善書)、宜琴(印槎善琴)”[2]5。
從《蘭心詩鈔》的勵規(guī)序跋和創(chuàng)作中可以看出,王家駒應該是蘭心詩社的領(lǐng)頭人、核心成員。一共11首聯(lián)句詩,有10首都是王家駒就起句。
(二)詩社社址特點
蘭心詩社成員經(jīng)常在社址開展活動,而詩社最初確定的社址在滄浪亭畔,曰“蘭心詩墅”;后又在周府庵后錦屏山下青云洞另立社址,曰“蘭心別墅”。
1.兩處社址環(huán)境優(yōu)美
之所以成立蘭心詩社,王家駒在《蘭心詩墅跋》中寫道“為投契之雅,而名羲彰焉”,“特訪同心如蘭之旨,號為蘭心詩墅”[2]4。武當?shù)廊诵燧x山在同題詩《詠別墅》中有詩曰:“亭依桂苑招詩侶,墅結(jié)蘭心遠俗情”[2]13。
社址最初“置墅于滄浪亭畔”,后因“隘難聚晤于林泉,復酌立別墅于悟真庵青云洞葉雪齋故宅” [2]4,即詩社成員、周府庵葉問梅道長住所。滄浪亭、周府庵均已在1967年底隨著丹江口大壩下閘蓄水而沒入丹江口水庫,今人少有人知蘭心詩社及其社址。
據(jù)王文凱先生回憶,自己2009年春與余正家先生會面,余先生講述了1958年回均縣探親時游覽滄浪和蘭心詩墅等名勝古跡時的情景。王文凱為此賦詩一首,首句為“聽君憶繞橫山頭,也向蘭心墅院游”,并注曰“蘭心墅院:即蘭心詩社置建于橫山南麓、滄浪亭畔的社址蘭心詩墅。另一社址蘭心別墅在悟真庵后、錦屏山下。”[3]。由此可知,上世紀50年代蘭心詩墅遺址還在。
《蘭心詩鈔》篇首專門編有詩社成員文人賈品三、王麗川和道人張印槎、周蓮齋、徐輝山關(guān)于蘭心別墅的詩歌5篇、17首。其中,道人張印槎在《蘭心別墅偶成(十絕)》中寫到,“吟壇分駐太和西,每到此間即詠題”[2]7,就是指詩社的兩個社址,即分別位于滄浪亭畔的蘭心詩墅和位于周府庵后青云洞的蘭心別墅。
對于滄浪亭畔,沈吉庵則在同題詩《正月十九日游滄浪亭》寫到“嶓冢流來東渡東,翼然亭峙漢江雄。波光逗綠山圍帶,竹塢留青谷嘯風”[2]7。賈品三在《正月望九日游滄浪分詠》寫到“危亭高聳亂云巔,孺子歌曾石上鐫”[2]30。
對于蘭心別墅,道人徐輝山在同題詩《詠別墅》寫到“庵曰悟真古有名,錦屏山下洞云橫”[2]13,賈品三在《蘭心別墅頌(三章)》寫到“山環(huán)水繞,松徑鶴蟠” [2]9,道人張印槎在《蘭心別墅偶成(十絕)》還寫到“滿院香飄桂子秋” [2]7。
從蘭心詩社成員的詩作可以看出,兩處社址都是風景優(yōu)美之地。滄浪亭畔更開闊,但有漢江之隔,雖在均州古城對面的漢江邊,交通卻不夠便利;周府庵后更幽靜,并鄰武當進香大道,交通方便。
推薦閱讀:農(nóng)村文化建設(shè)論文有什么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