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2018年10月6日,《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獲國務院批復,標志著覆蓋5省25市4縣的淮河生態經濟帶正式上升為國家發展倡議。如何加快實施淮河生態經濟帶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窗彩性诩涌鞂嵤┗春由鷳B經濟帶發展中已經在基礎設施建設、發揮區位優勢、健全城鎮體系、密切經濟社會人文聯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也存在著交通一體化水平不高、分工協作不夠、低水平同質化競爭嚴重、融合發展有待提高等問題?;窗彩性诩涌鞂嵤┗春由鷳B經濟帶發展中要從實現淮河生態經濟帶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角度來發力,具體要從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社會、生活質量、人的現代化等方面來采取措施。
【關鍵詞】成就;問題;路徑

2018年10月6日,《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獲國務院批復,標志著覆蓋5省25市4縣的淮河生態經濟帶正式上升為國家發展倡議?;窗彩凶鳛榛春由鷳B經濟帶的首提首推市,在加快實施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中理應發揮領頭雁的作用。作為淮河生態經濟帶“三核”(江蘇淮安、安徽蚌埠、河南信陽)的中心,具有區位、交通、商貿、科教、創新等諸多優勢,近年來,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牢固樹立踐行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以淮河生態經濟帶倡議為引領,加大淮河河道治理力度,推進沿淮交通基礎建設,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持續提升中心城市能級,大力推動綠色生態發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與省委、省政府賦予淮安市的發展定位相比,實現“建成蘇北重要中心城市”目標任重道遠,工作中還存在一些短板和差距。如何在加快建設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中作出淮安應有的貢獻,是事關淮安長遠發展重大課題。
目的意義: 通過了解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中淮安的發展現狀;分析淮安在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中面臨的困難、分析困難產生的原因;為如何在加快實施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中發揮淮安的作用提供一些建議。
加快實施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發揮好淮安市的作用,對于淮安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及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具有重要意義。加快實施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對于促進中東部地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加快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及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具有重要意義,對于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也具有深遠意義。
一、淮安市加快實施淮河生態經濟帶取得的成就
(一)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為全市經濟社會跨越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現代化的淮河生態經濟帶只有匹配現代化的公共交通設施,才能支撐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淮河生態經濟帶上升為國家倡議后,為了加快實施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淮安市交通運輸體系加快了發展步伐,確立起立體式、多元化交通樞紐和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初步形成了 “公、鐵、水、空、管”統籌發展、有效銜接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交通樞紐地位基本奠定。
(1)公路建設連網成環。全市公路里程達1.3萬公里,長深、淮徐、鹽淮、新揚、金馬等六條高速公路貫徹境內,高速公路里程達403公里,并在蘇北率先形成城市高速公路環;全市普通國省干線公路里程達到824公里,一級公路里程達632萬公里,新改建農村公路1萬公里,提前實現四路級“村村通”目標。
(2)鐵路樞紐加快構建。全市鐵路通車里程達100.5公里,可通達國內50多個大中城市。高鐵建設也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連淮揚鎮”、“徐宿淮鹽”兩條高鐵即將建成,目前,“連淮揚鎮”高鐵線淮安到連云港段已經于2019年12月15日率先開通,通往省會南京的寧淮鐵路已經開工建設,連接上海等周邊城市的高鐵線路也在規劃運籌中。;;
這些鐵路建成再次交匯后,淮安市在交通上的位置將更加重要,我市將成為全國高鐵網的重要節點,真正成為蘇北鐵路的中心樞紐。這樣,淮安市將加快與淮河生態經濟帶相關省市的一體化進程,也會進一步密切與淮河生態經濟帶內外的聯系,這對我市來說,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
(3)內河航運提檔升級。淮安市內河航運資源十分豐富,國家水運主通道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鹽河、淮河、蘇北灌溉總渠、洪澤湖等重要航道在境內交匯,形成了經鹽河對接連云港、經運河長江直達上海的兩大出??凇H泄灿泻降?483公里,港區7個、港口岸線28公里、碼頭122座、泊位377個,境內干線航道可常年通行1000噸級以上船舶。從2017年開始,淮安內河集裝箱吞吐量占全省內河的70%,并持續增長。
(4)航空運輸突飛猛進。淮安市機場邁入中型機場行列,航空客貨運輸增長迅速,通航城市達27個,增幅全省第一。淮安機場二期擴建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增客貨機位13個,飛行區等級由4C級上升為4D級。緊跟發展需求,航空業持續發展,目前,漣水機場二期擴建項目正在有序推進中,我市航運業的建設發展,已經邁入了打造航空貨運樞紐的實質性步伐。
(5)公共客運效能不斷增強。全市交通運輸條件不斷改善,安全綠色交通扎實推進,服務民生的水平明顯提升;科技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行業治理能力顯著增強;貨運服務形式多樣,多式聯運、無車承運人等新興貨運業態快速發展,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港口生產平穩運行,吞吐量連續多年全省內河第一;港口航空運輸再上新臺階,淮安機場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同比分別增長18%、26%,并新增柬埔寨、泰國等航線,通航城市增至30個。“內引外聯”的現代化交通網絡,拉動著淮安經濟的騰飛和社會的進步,成為新一輪的發展機遇和巨大的潛力優勢。
(二)區位優勢明顯
淮安市位于江蘇省中北部,江淮平原東部,地處長三角北翼,屬于南京都市圈緊密圈層城市,是古淮河與京杭大運河的交匯點,市境內有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澤湖。我市地處江蘇省長江以北的核心地帶,是蘇北重要中心城市。 東北接連云港,東南接鹽城, 南接揚州,西南接省會南京、安徽省滁州市,西北連宿遷。鄰江近 海,是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是江蘇省的重要交 通樞紐,也是長三角北部地區的區域交通樞紐,區位優勢獨特。
推薦閱讀:農業生態環境的維護與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