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網絡信息計量學是在網絡環境中成長起來的,解決網絡環境下信息領域的問題將是這一學科的重任。因此,它必將深入到網絡環境下的各個領域,比如將網絡信息計量的思想應用于電子商務網站的評價,將有可能解決電子商務網站欄目設置和產品分類設置不合理的問題。總之在信息基礎設施不斷發達的將來網絡信息計量學大有用武之地。
關鍵詞:網絡信息,計量學,網絡論文范文
我國對于網絡信息計量學的研究至今,雖然已經有所成就并初具規模,但我們仍要清醒地意識到,網絡信息計量學所涉及的范圍廣泛、研究對象和內容豐富,其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也正源源不斷地涌現出來。實際上,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網絡信息計量學的研究都還處于初級研究發展階段,缺乏系統完整的研究方法和具有普遍意義的研究成果。因此,對于網絡信息計量學的研究仍需廣大學者進一步深入探索。
1、網絡信息計量學的產生
科學史告訴我們,任何一門科學的產生和發展都是由特定條件以及一定的科學背景所決定的,社會實踐的需要是學科產生的根本動力。然而,網絡信息計量學的產生就是順應現代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趨勢的必然結果。
筆者認為,網絡信息計量學是在以下特定的科學背景和技術條件下產生的。首先,信息資源網絡化以及網上文獻信息數量的迅速增長,不僅為網絡信息計量學的產生提供了必要的條件,而且還產生了迫切的實際需求,從而推動了整個學科的產生與發展。其次,信息計量學發展的客觀需要直接推動了網絡信息計量學的發展。由于網絡文獻信息量的不斷增長,信息計量學的研究對象以及研究范圍勢必要擴展到網絡領域。
2、網絡信息計量學概述
網絡信息計量學是以文獻計量學為基礎發展起來的,但網絡信息的特點又決定了網絡信息計量學有其新的研究方法和內容體系,因此,需要制定新的概念和指標,探索新規律。
2.1網絡信息計量學的定義
與其他新興學科一樣,學術界一直對“網絡信息計量學”一詞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解釋。而且,這些解釋還隨著學科的發展而不斷變化著。
邱均平教授曾在其研究成果中指出,從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等方面來考察,網絡信息計量學可以定義為是一門通過采用數學、統計學等定量方法,對網絡信息的組織、存貯、傳遞、利用等進行描述和分析,以便揭示網絡信息內在規律以及數量特征新興學科。這一定義提出后便被廣泛的引用于該學術研究領域,從網絡信息計量學的研究現狀及其發展趨勢來看,可以說是目前最為準確、全面的定義。
2.2網絡信息計量學的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是一門學科區別于其他學科的根本特點之一,也是一門學科之所以能夠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最根本的前提。網絡信息計量學所涉及的研究面很廣,研究內容也十分豐富,并不僅限于是文獻信息計量學在網絡上的簡單應用。
對于網絡信息計量學的研究對象不能僅限于是因特網,應從廣義上理解,這里所指的網絡還應該包括局域網等其他類型的網絡。網絡信息計量的對象主要包括兩大部分:一是網絡信息本身的計量問題,主要包括數字信息、多媒體信息和以字節為標準單位的信息量的計量等;二是網上文獻和相關信息的計量問題,例如電子期刊、網上論文、網絡圖書等各種類型的文獻,以及其發文量、關鍵詞、著者信息等的計量問題。
2.3網絡信息計量學的研究內容
網絡信息計量學的理論、方法和應用構成了其研究內容,以理論為研究基礎,方法作為研究手段,其研究目的歸根結底為對網絡信息計量學的應用。這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理論上,主要是研究網絡信息計量學作為一門分支學科存在而必須解決的基本問題,研究其新的概念、指標和規律等;在方法上,主要研究在網絡信息計量分析中文獻信息統計分析法、系統分析法、引文分析法、數學模型分析法等各種定量方法的應用原理及可操作性等;在應用上,主要研究網絡信息計量學在圖書情報工作、信息資源管理、網絡管理等研究領域的應用,使其作用發揮到極致,為我國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3、文獻統計的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3.1數據來源
通過在國內比較權威的三個中文期刊數據庫維普、中國知網和萬方數據庫中分別輸入檢索詞“網絡信息計量學”,并將時間范圍限定為2002至2011年, 然后進行搜索和篩選,通過比較結果發現萬方中文期刊庫所包含的期刊數量相對較多,故將其作為本次研究的數據來源。在本次研究中,共選取關于我國網絡信息計量學研究的文獻50篇。提取所選取的這50篇期刊文獻的發表年期、作者、關鍵詞、被引用次數等信息保存在Excel表中,為后面的分析工作準備充分的基礎數據。
3.2 研究方法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有文獻統計分析法和內容分析法。
文獻統計分析法主要是利用統計學方法對文獻信息進行分析,以統計數據的方法來描述文獻的數量特征及發展變化,從而達到預計的研究目的。本文主要通過對網絡信息計量學研究文獻的發表年期、作者、關鍵詞以及被引用次數等進行統計,并作出了相應的數值分析。
內容分析法是對文獻內容進行系統的定量分析的一種方法,通常以研究文獻中所顯現出的本質性問題為根本目的。本文通過對檢索文獻的關鍵詞和研究主題進行歸納總結,客觀地揭示出了我國網絡計量學的研究現狀。
4、結果分析
4.1文獻收錄數量
文獻收錄數量的變化反映出2002至2011年度我國關于網絡信息計量學研究的期刊文獻的增長和波動曲線規律。主要從兩個角度著手,一是該主題每年的期刊文獻總數,二是利用“增長率=(當年數-去年數)/去年數*100%”的公式計算期刊文獻數增長率并繪制出相應圖表。
從表1可以看出,2002至2005年,期刊文獻數一直呈波動增長趨勢,2005年到達峰值后數量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一定較高水平,期刊文獻總數在2005出現年峰值。2005年后文獻數量下降并維持在一定水平,其原因是現階段網絡信息計量學的研究已發展到一定程度,在深度上的探索暫時放緩,但研究的熱度和廣度仍然保持在一定高度。
通過統計發現,所檢索出的期刊文獻分布在國內的20個刊物上。其中在《圖書情報工作》和《情報學報》等圖書情報類核心期刊上發文量較高,而側重于圖書館的核心期刊發文量相對較低,這充分說明了網絡信息計量學是一門與情報科學密切相關的學科。
參考文獻
[1]邱均平.文獻計量學.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88.
[2]邱均平.信息計量學(一).信息計量學的興起和發展.情報理論與實踐,2000.
[3]羅力.近五年來網絡計量學研究的文獻數量與內容分析[J].圖書情報知識,2006.
[4]張洋.網絡信息計量學——理論與實證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5]邱均平,張洋.網絡信息計量學綜述[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5.
[6]劉東賢.信息計量學的新進展.情報雜志,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