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建設工程項目管理,是指投資主體為實現其投資目標,利用項目管理科學理論,對投資項目發展周期中的全過程進行全面的管理。文章主要對建筑工程項目管理進行了論述,可供從事同類工作者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建筑工程;項目管理;成本管理
前言:
施工項目管理是以實現項目合同目標為目的,以項目經理負責制為基礎,對項目按照其內在邏輯規律進行有效地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以適應內部及外部環境并組織高效益的施工,使生產要素優化組合、合理配置,保證施工生產工具的均衡性,利用科學的管理技術和手段,以實現項目合同目標和使企業獲得良好的綜合效益。施工項目管理是為了使項目在合同造價的范圍內實現合同約定質量、工期等要求的全工程、全方位的規劃、組織、控制與協調。項目管理的對象是項目,由于項目是一次性的,故項目需要用系統工程的觀念、理論和方法進行管理,具有全面性、科學性和程序性。項目管理的目標就是項目的目標,項目的目標界定了項目管理的主要內容是“三控制二管理一協調”,即進度控制、質量控制、成本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組織協調。本文重點對建筑工程項目的進度控制、質量控制和成本控制進行闡述,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見解。
一、進度控制
施工進度控制是技術性要求較強的工作,不僅要求施工管理人員掌握施工組織設計的編制,還要熟悉建筑施工、建筑工程勞動定額與工程預算定額、技術方案方面的知識,并熟悉相關專業的知識(如建筑設計、建筑材料、《合同法》等建筑法規的知識),另外還要細心收集和整理有關設計變更、現場簽證、自然災害等資料。在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進度控制就是經過不斷計劃、執行、檢查、分析和調整的動態循環,因此做好施工進度的計劃與銜接,跟蹤檢查施工進度計劃的執行情況,在必要時進行調整,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確保工程建設進度目標的實現。
1.施工前的進度控制
⑴確定進度控制的工作內容和特點,對控制方法、具體措施、進度目標實現的風險進行分析,明確尚待解決的問題。
⑵編制施工組織總進度計劃,對工程準備工作及各項任務作出時間安排。
⑶編制工程進度計劃,重點考慮以下內容:基本工作程序是否合理、實用;所用的人力和施工設備是否滿足計劃工程量的需求;施工設備是否配套,規模和技術狀態是否良好;材料、勞動力的供應計劃是否符合進度計劃的要求;運輸通道布置是否合理;竣工、驗收計劃情況;可能影響進度的施工環境和技術問題等。
⑷編制年度、季度、月度工程計劃。
2.施工過程中的進度控制
⑴定期收集數據,預測施工進度的發展趨勢,實行進度控制。進度控制的周期應根據計劃的內容和管理目的來確定。
⑵隨時掌握各施工過程持續時間的變化情況以及設計變更等引起的施工內容的增減,施工內部條件與外部條件的變化等,及時分析研究,采取相應措施。
⑶及時做好各項施工準備,加強作業管理和調度。在施工開始之前,應對施工技術物資供應、施工環境等做好充分準備。應該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減輕勞動強度,提高施工質量,節省費用,做好各項作業的技術培訓與指導工作。
3.施工后的進度控制
施工后的進度控制是指完成工程后的進度控制工作,包括組織工程驗收,處理工程索賠,工程進度資料整理、歸類、編目和建檔等。
二、質量控制
建設工程質量關系到工程項目的投資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劣質工程危及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安定。保證工程質量,為顧客提供滿意的工程產品,是施工單位的基本責任和義務,而且高質量的產品能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質量管理自始至終貫穿于工程實施的全過程,因此,做好工程項目事前、事中、事后的質量控制很關鍵。
1.事前質量控制
事前質量控制指在正式施工前進行的質量控制,其控制重點是做好施工準備工作,且施工準備工作要貫穿于施工全過程。施工準備包括開工前的施工準備和項目開工后的施工準備,如人力資源、機械設備、物資技術條件等。具體工作包括:成立項目部,組織施工隊伍,進行入場教育培訓;生產、生活臨時設施等的準備;建筑材料準備、構配件和制品加工準備、施工機具準備、生產工藝設備的準備等;熟悉和審查項目的施工圖紙;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作業指導書)、施工措施以及制定施工現場管理制度等。
2.事中質量控制
事中質量控制指在施工過程中進行的質量控制。事中質量控制的策略是,全面控制施工過程,重點控制工序質量。其具體內容包括:工序交接檢查;質量預控對策;施工方案、技術交底,圖紙會審記錄;配制材料的試驗;隱蔽工程驗收;計量器具校正的復核;設計變更的手續;鋼筋代換制度;質量處理的復查;成品保護措施;質量文件(如水準、坐標位置,測量、放線記錄,沉降、變形觀測記錄,圖紙會審記錄等)控制。
3.事后質量控制
一個項目、工序或工作完成形成成品或半成品的質量控制稱為事后質量控制。事后質量控制的重點是進行質量檢查、驗收及評定。項目最終完成后,應進行全面的質量檢查評定,判斷項目是否達到其質量目標。
綜上所述,質量管理就是將事后的處理變為事前的預防,讓工程在實施過程中和具體工作上提前做好計劃,能按時完成工作任務。這樣可以避免因事前準備不足而造成各類質量問題的發生,進而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也就是說,在質量管理的過程中,事后的檢驗把關是基礎,事中的過程控制是關鍵,事前的預防控制是必然。質量管理的重心就是如何通過事前的有效控制達到對結果的控制過程。
三、成本控制
作為施工企業的項目管理部,既要認真履行施工合同,完成合同規定的工作內容,在此基礎上爭取最大收益,這是開源;又要嚴格進行物資設備費用管理和勞務分包費用管理,提高施工質量,降低物資消耗,節約開支,此為節流。因此,工程項目的成本控制目的就是增收節支。
1.加強合同管理
承包合同是項目實施的最重要依據,是規范業主和施工企業行為的準則,也是成本造價控制人員應重點研究的項目文件。因招標投標制度在國內建筑市場的廣泛實施,特別是最低價中標原則的實行,施工企業中標項目的利潤已經很小,個別情況下甚至沒有利潤。在這種情況下,項目實施過程中能否依據合同條款進行有效的變更和索賠,成為項目是否贏利的關鍵。缺乏合同依據的費用索賠不能為項目帶來利潤,甚至會造成利潤流失。因此,成本控制人員必須充分認識到合同的重要性,反復研究相關條款,發現漏洞,有效利用。
2.嚴格控制材料費用
由于一個項目的材料費用在項目成本中占有較高的比例(通常情況下不低于60%),因此材料費用的控制是項目成本控制的重點。材料費用的控制包括材料消耗量的控制和材料購買價格的控制2個方面。
2.1材料消耗量的控制
材料消耗量的控制包括:①編制材料計劃。編制材料計劃是成本管理的前提條件,是成本控制的依據。一份科學的計劃書,決定了成本控制的好壞。材料計劃可按基礎部分(包括臨時建筑)、主體部分、裝飾部分、水電安裝部分編制。主體部分內容最為復雜,需要根據實際施工部位的先后順序編制計劃,要分出每層的梁、柱、板、圍護結構所需的各種材料,如基礎以上部分為標準層,只需計算一層即可,反之,需重新計算。材料計劃不能按照靜態的定額制作,應根據確定工程的特點、項目部的管理水平,參考定額數量,合理確定本工程的材料消耗額度,進行成本控制。②材料計劃的審核。材料計劃編制完成后必須經過成本控制人員審核,審核的主要內容是工程數量是否正確,以及材料損耗的額度是否合理。③實行限額領料制度。如超出限額領料,要分析原因,及時采取糾正措施。④采用降低料耗的各種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提高施工技術。⑤加強現場管理,認真計量驗收。堅持余料回收,合理堆放材料,減少二次搬運,降低堆放、倉儲損耗。
2.2材料購買價格的控制
材料購買價格的控制包括:①采購大宗材料前要進行招標,優選供貨商。②小宗材料的采購要通過市場行情的調查研究,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貨比三家,擇優采購。③全面考慮資金、時間價值,減少資金占用,合理確定進貨批量和批次,盡可能降低材料儲備。④合理組織運輸,就近購料,選用最經濟的運輸方法,以降低運輸成本。
結語:
綜上所述,施工企業只有把管理的基點放在項目管理上,加強施工項目管理,才能獲得良好的綜合效益。一個項目完成了既定的目標,滿足了項目時間進度、成本控觸、質量要求3個要素,就可以認為項目管理是成功的。同時,項目產生的經濟收益、社會影響、環境影響等也會成為評價項目成功與否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