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被北大核心,CA,JST,Pж(AJ),EI收錄。
目前,在國內一共有7大核心期刊遴選體系:
1、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即大家口頭說的北大核心期刊(“北核”)。
2、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即大家說的南大核心期刊(“C核”)。
3、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又稱“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或者“科核”)。
4、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5、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來源期刊”。
6、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學會“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
7、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
雙核心期刊的概念?
如果期刊被同時被兩種核心期刊遴選體系認定為核心,那么該期刊就是雙核心期刊,入選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和南大CSSCI核心期刊為通常意義的雙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也就是中文核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目錄總覽》,常被稱為北核。
評價機構:北京大學圖書館與北京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
評價頻率:目前每三年評選一次。
收錄范圍:北大核心收錄了自然科學領域和人文社科領域的優秀期刊。
從影響力來講,其等級屬同類劃分中較權威的一種。是除南大核心(CSSCI)、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以外學術影響力最權威的一種。
《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也被稱為CSSCI、C刊、南核
評價機構: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
評價頻率:目前每兩年公布一次。
收錄范圍:研究評價中心開發旨在檢索中文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論文收錄和被引用情況。
CSSCI擴展版:即相當于對CSSCI核心版期刊的補充。C擴一般是指那些辦刊水平和學術價值接近于真正入選目錄期刊質量的刊物,因此C刊擴展版一般也會被視為C刊的考察期。
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CSTPCD),也稱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或“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評價機構: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評價頻率:一年更新一次,時間大概在每年的11-12月前后,以《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發布。
收錄范圍:主要理、工、農、醫、軍事等學科,分為核心版及擴刊版,核心版分自然科學卷和社會科學卷。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簡稱CSCD)
評價機構: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
評價頻率:每兩年遴選一次,目前最新版為2023~2024年版。
收錄范圍: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學、地學、生物學、農林科學、醫藥衛生、工程技術、環境科學和管理科學等領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優秀期刊千余種。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報告
評價機構: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
評價頻率:每四年組織一次期刊評價,目前最新版是2022年版。
AMI期刊評價將期刊分為頂級、權威、核心、擴展及入庫五個檔次,其中頂級、權威和核心檔次的期刊因其高質量和影響力,在某種程度上被視為具有類似核心期刊目錄的權威性。這些期刊往往也同時收錄于北大核心或南大核心目錄。
溫馨提示:在不少單位對AMI的擴展及入庫檔次并不被視為類核心目錄,這一點在發表時需要特別注意。如果您需要再核心期刊上發表文章,您需要提前一年來進行準備,國內核心期刊的審稿速度較慢,以免因為稿件的格式、方向及內容等問題導致您論文上線推遲帶來不便。
目前欄目是:特邀論文、工程前沿、境外論文、表面工程研究、再制造工程研究、應用實例、中國學者海外論文摘要。
編輯部地址是北京豐臺區杜家坎21號。
郵發號:82-916。
編委會成員:
榮譽委員:王仁智、王至堯、王建曾、左鐵鏞、盧柯、朱誠、關橋、李健、李克讓、李詩卓、李基森、吳林、宋天虎、張嗣偉、周廉、趙連城、柯偉、鐘群鵬、姜曉霞、徐航、海錦濤、涂銘旌、黃石生、黃先祥、曹春曉、屠振密、臧克茂、潘際鑾、Wladyslaw Wlosinski(波蘭)
編委:丁傳賢、馬世寧、馬勝利、王為、王彥、王鈾、王維、王立平、王國彪、王海斗、王福會、甘曉華、左鐵釧、葉福興、馮吉才、呂反修、朱勝、朱旻昊、喬培新、向巧、劉敏、劉世參、劉宣勇、劉家浚、劉維民、安茂忠、孫冬柏、杜善義、李駿、李曙、李長久、李金桂、李曉剛、李曉延、何實、何丹農、張平、張帆、張偉、張永振、張晨輝、陳堅、陳華輝、陳建敏、陳超志、陳群志、邵天敏、范多旺、林安、林健涼、周仲榮、周克崧、單際國、單忠德、段金弟、栗琳、顧卡麗、徐久軍、徐可為、徐濱士、高玉魁、高金吉、郭東明、黃峰、梅金虎、曹華軍、葛世榮、董祖玨、游光榮、雷明凱、藺增、雒建斌、薛群基
國際編委:Dongying Ju (日本)、Hanlin Liao (法國)、Hanshan Dong (英國)、Jacek Senkara (波蘭)、Joseph Buhagiar (馬耳他)、Nabil Z. Nasr (美國)、Ping Xiao (英國)、Rolf Steinhilper (德國)、Ronghua Wei (美國)、Sik-Chol Kwon (韓國)、Tadeusz Wierzchoń (波蘭)、William Schwarck (英國)、Winifred Ijomah (英國)、Wolfgang Tillmann (德國)、Zhenqi Zhu (美國)、Zhong Chen (新加坡)
獲得的榮譽:
根據2018年3月期刊官網顯示,《中國表面工程》被中文核心期刊、新興資源引文索引(ESCI)、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美國《工程索引》(EI Compendex)、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A)、美國《化學文摘》(CA)、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俄羅斯《文摘雜志》(AJ)、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中國科技期刊開放獲取平臺(COAJ)、《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中國)數據庫》(JST China)等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