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被北大核心,CA,JST,CSCD擴展版,WJCI收錄。
目前,在國內一共有7大核心期刊遴選體系:
1、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即大家口頭說的北大核心期刊(“北核”)。
2、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即大家說的南大核心期刊(“C核”)。
3、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又稱“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或者“科核”)。
4、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5、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來源期刊”。
6、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學會“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
7、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
雙核心期刊的概念?
如果期刊被同時被兩種核心期刊遴選體系認定為核心,那么該期刊就是雙核心期刊,入選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和南大CSSCI核心期刊為通常意義的雙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也就是中文核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目錄總覽》,常被稱為北核。
評價機構:北京大學圖書館與北京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
評價頻率:目前每三年評選一次。
收錄范圍:北大核心收錄了自然科學領域和人文社科領域的優秀期刊。
從影響力來講,其等級屬同類劃分中較權威的一種。是除南大核心(CSSCI)、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以外學術影響力最權威的一種。
《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也被稱為CSSCI、C刊、南核
評價機構: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
評價頻率:目前每兩年公布一次。
收錄范圍:研究評價中心開發旨在檢索中文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論文收錄和被引用情況。
CSSCI擴展版:即相當于對CSSCI核心版期刊的補充。C擴一般是指那些辦刊水平和學術價值接近于真正入選目錄期刊質量的刊物,因此C刊擴展版一般也會被視為C刊的考察期。
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CSTPCD),也稱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或“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評價機構: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評價頻率:一年更新一次,時間大概在每年的11-12月前后,以《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發布。
收錄范圍:主要理、工、農、醫、軍事等學科,分為核心版及擴刊版,核心版分自然科學卷和社會科學卷。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簡稱CSCD)
評價機構: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
評價頻率:每兩年遴選一次,目前最新版為2023~2024年版。
收錄范圍: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學、地學、生物學、農林科學、醫藥衛生、工程技術、環境科學和管理科學等領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優秀期刊千余種。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報告
評價機構: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
評價頻率:每四年組織一次期刊評價,目前最新版是2022年版。
AMI期刊評價將期刊分為頂級、權威、核心、擴展及入庫五個檔次,其中頂級、權威和核心檔次的期刊因其高質量和影響力,在某種程度上被視為具有類似核心期刊目錄的權威性。這些期刊往往也同時收錄于北大核心或南大核心目錄。
溫馨提示:在不少單位對AMI的擴展及入庫檔次并不被視為類核心目錄,這一點在發表時需要特別注意。如果您需要再核心期刊上發表文章,您需要提前一年來進行準備,國內核心期刊的審稿速度較慢,以免因為稿件的格式、方向及內容等問題導致您論文上線推遲帶來不便。
編輯部地址是北京市朝陽區安定路33號化信大廈B座9層。
創刊時間是:1980年。
郵發號:82-67。
主編:丁傳賢
編委會成員:
編委會專家指導委員會(按姓氏筆畫為序):
丁傳賢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
毛炳權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王靜康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
宋湛謙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林業科學院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
張 杰
(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
張 懿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沈寅初
(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工業大學)
陳俊武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洛陽石油化工工程公司)
陳芬兒
(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
吳 鋒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
金 涌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
費維揚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
胡永康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
段 雪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學理學院)
袁渭康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理工大學)
錢旭紅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理工大學)
高從堦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海洋局杭州水處理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麻生明
(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理學院/中科院上海有機所)
謝克昌
(中國工程院院士,太原理工大學)
譚天偉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學)
編委會主任:
劉 韜
(中國化工信息中心主任,教授級高工)
編委會副主任:
吳 軍
(中國化工信息中心傳媒中心總經理,高級工程師)
駱廣生
(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主任,長江學者)
屈一新
(中國化工學會化學工程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教授)
編委會秘書長:
張月麗
(《現代化工》編輯部主編,教授級高工)
編委(按姓氏筆畫為序):
丁福臣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校長助理,教授)
丁一剛
(武漢工程大學綠色化工過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教授)
王新德
(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黎明化工研究院總工程師)
王仰東
(科學技術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副處長,研究員)
白 鵬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制藥工程系副主任,教授)
孫啟文
(上海兗礦能源科技研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研究員)
劉會洲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
朱昌雄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李衛星
(南京工業大學國家高性能膜材料創新中心執行主任,教授)
李伯耿
(浙江大學工學一部主任,長江學者)
李春利
(河北工業大學化工學院,教授)
李瑞豐
(太原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院長,教授)
李群生
(北京化工大學傳質與分離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李鑫鋼
(天津大學精餾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呂家卓
(北京澤華化學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級工程師)
喬金樑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首席專家,教授級高工)
華 超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綠色過程與工程重點實驗室,研究員)
陳立功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精細化工系,博士生導師)
陳國華
(香港科技大學化學與生物系,教授)
陳光文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陳 群
(常州大學校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陸詩建
(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杜振霞
(北京化工大學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楊友麒
(中國系統工程學會過程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胡遷林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教授級高工)
相宏偉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博導、研究員)
趙 玲
(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副院長,教授)
賀高紅
(大連理工大學膜科學與技術研究開發中心主任,教授)
姚善涇
(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系,浙江大學二次資源化工國家專業實驗室主任)
錢 宇
(華南理工大學化工與能源學院院長,教授)
柴永明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重質油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教授、博導)
唐炳濤
(大連理工大學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
袁振宏
(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生物質能中心首席研究員)
顧正桂
(南京師范大學江蘇省萃取分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高金森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化學工程學院院長,長江學者)
富志俠
(國杰老教授科學技術咨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級高工)
蔡家琦
(美國Fractionation Research Inc首席科學家)
戴猷元
(北京清華工業開發研究院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