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誰能在亦能覆舟”這兩句古話都說明了人民和老百姓的重要性,職稱評審工作也是如此,一項工作開展得好不好,是否接地氣、有實效,群眾最有發言權。領導機關在籌劃工作時,應多到部隊調查研究,多聽聽基層的意見,多問問官兵的需求,了解實情,摸清底數,這樣抓起工作來就會心中有數,方法得當,才不容易“跑偏”;工作展開后,盡可能維護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這樣才能調動廣大官兵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蘭州軍區“陽光評審”開啟職稱評審群眾監督新局面。請您跟著期刊職稱論文發表網期刊VIP的腳步做更深入的了解吧!
11月上旬,蘭州軍區2013年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工作圓滿結束。與往年不同的是,在每個評審現場,都有3名特殊的“監考官”,或查閱參評資料、或按照規則打分、或監督答辯過程,分工明確,井然有序。這些“監考官”,是軍區專門為評審精心選拔出來的群眾監督員。據軍區干部部領導介紹,這次選拔群眾監督員參加評審,全程吸收群眾參與、聽取群眾意見、組織群眾打分、接受群眾監督,讓“陽光評審”更加透明、公正。
從2010年開始,蘭州軍區全面推開“量化打分、全程公開”評定高級專業技術資格,采取定性考核與定量分析結合、群眾評與專家考結合的辦法,對參評對象進行全面考察。3年來,共組織1500余名干部評審答辯。今年,他們又推出新舉措:選拔群眾監督員參與評審、監督評審。
按照“專業素質強、業務技術精,事業心責任感強、敢于堅持原則,人品官德好、為人正直,已取得高級專業技術資格”4條標準,軍區干部部門反復征求基層部隊意見,2次對不符合條件的群眾監督員人選進行調換。最后,經各級層層推薦,全區43名群眾監督員被遴選出來,參加完系統的崗前培訓后走馬上任。
“陽光評審”ABC到底都有哪些內容呢?
◆建立“兩評三考”制度,通過群眾評議、專家評審,考現實表現、考專業技能、考創新能力,把評價人才的環節由考場向平時工作延伸。
◆設置“個人申辯”環節,每名參評對象答辯結束后,現場征求對評委點評和打分結果意見,如有異議,評委會現場解答。
◆評委遴選“不提前公布名單,不提前通知報到,不提前確定主審”,參評對象現場通過網絡系統隨機抽選主審評委,有效減少了人為因素干擾。
專業技術干部劉樂今年擬晉升副主任醫師,參加高職答辯時有點緊張。當評委通報完情況準備打分時,群眾監督員高瞻及時指出:劉樂有一個省級學術任職沒有通報,應根據評分細則予以加分。評委們再次核實確認后,才重新開始打分。最終,劉樂順利通過了評審。他感慨不已:“多虧了群眾監督員,要不就白白丟了十幾分。”今年評審期間,群眾監督員共發現指出各類問題30多個,3人被取消答辯資格,5人被直接認定不通過,1人被暫緩公布資格,杜絕了評審過程中的人情因素。
這次評審,蘭州軍區還先后組織500多名干部現場觀摩。群眾不僅有參與權,更有建議權、打分權,這是“陽光評審”的一個關鍵要素。評定高級專業技術資格,參評對象總分設置為1000分,其中群眾評議分值占30%。評審開始前,參評人員所在單位官兵首先對其現實表現、專業技能、創新能力3個方面8項內容進行打分。今年有兩名參評對象因群眾打分較低,被直接淘汰。
某師高級工程師吉勒格長期在基層作戰部隊工作。近3年中,他先后取得多項發明成果,目前雖已在部隊廣泛運用,但這些成果都沒有報過獎。依據軍區評審評分細則,任期內沒有獲得科技進步獎、沒有發表科研論文,創新能力分值記為零分。到底該如何給吉勒格打分?
群眾監督員發表了看法:考評干部應從服務部隊戰斗力建設的實效來評價。現場觀摩人員也提出,吉勒格的科研成果對戰斗力建設有用,就是最好的獎勵和創新。專家評委組充分吸納了群眾的意見,在創新能力項目上給吉勒格適當分數。最終,吉勒格順利通過答辯。群眾監督員劉曉玲說,評審充分征求采納各方面的意見建議,個人服氣、群眾滿意,是真正的“陽光評審”。